公司動態(tài)
50噸每天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安裝
閱讀:170 發(fā)布時間:2019-7-2650噸每天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安裝
在小宇環(huán)保企業(yè)價值觀中,善待環(huán)境永遠是第yi位的,生產安全可靠的設備亦是我們的設備的性能原則。質量保證,價格親民,在老客戶中樹立了一定的口碑。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來問我們的客服人員,也可來我公司實地考察。
膜分離技術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徑分子的混合物在通過半透膜時,實現選擇性分離的技術,半透膜又稱分離膜或濾膜,膜壁布滿小孔,根據孔徑大小可以分為:微濾膜(MF)、超濾膜 (UF)、納濾膜(NF)、反滲透膜 (RO)等,膜分離采用錯流過濾或死端過濾方式。膜分離技術有哪幾種呢?
1、超濾和微濾技術
超濾和微濾采用表面過濾機理,象一個細篩。膜表面的孔徑大小一致,流道均勻。比膜表面孔徑大的顆粒物被截住,留在膜的給水/濃水側。小顆粒隨著液體透過膜。通常超濾膜的分離精度在5~50nm,即0.005~0.05μm;而微濾膜的分離精度通常為0.1μm以上。這種選擇性透過功能使得超濾膜非常適用于那些對過濾水質有嚴格要求的場合。如果膜表面完整性良好,去除效果可以得到保證。除此之外,超濾技術比傳統過濾還有結構緊湊(節(jié)省占地33%)、自動化程度高(可實際無人值守)、化學藥品用量少(節(jié)省投資、廢液排放少)等優(yōu)點。
生物膜法的優(yōu)點
生物膜法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離,且沒有污泥膨脹現象;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與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相比,生物膜處理法中的各種工藝都是比較易于維護管理的而且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工藝,還都是節(jié)省能源 的,動力費用較低,去除單位重量BOD的耗電量較少。
物理脫色法:(1)吸附法此處的吸附法與上述的廢水處理物理吸附法基本相近,吸附劑會附有色污染物之后沉降,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粉煤灰,竹炭等。陳鎮(zhèn)等為了使得竹炭的效果有所提高使用了CaCl2化學浸漬法改變了竹炭的結構特性以及表面化學性質,大大的提高竹炭的脫色率。實驗證明在pH=5、反應時間按接近12h時其脫色率達90%,由此可見改良后竹炭的脫色率相對于未改良的竹炭提高了很多。
(2)混凝法混凝法與吸附法相似,不同點在于其清除的污染物一般是膠體或懸浮小顆粒,這些物質吸附在混凝劑上沉降,但是此法主要是降低廢水色度,而并不是清除有色物質。混凝劑又可分為無機混凝劑、有機混凝劑、微生物混凝劑,常用的混凝劑主要有鋁鹽、鐵鹽、聚丙烯酰胺、納米纖維等,微生物混凝劑目前來說還不算成熟所以應用較少。
氧化溝作為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其曝氣池為封閉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在一起循環(huán)流動。該工藝運行負荷低,水力停留時間長,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氧化溝的特殊性流態(tài)使其存在缺氧區(qū),因而具有部分反硝化的能力,在缺氧條件下,絲狀菌的增殖受到抑制,污泥的沉降性能好。然而,對于中小型皮革制造廠,生產不夠規(guī)律或場地不足,氧化溝工藝并不是佳的選擇。氧化溝工藝單獨使用難以滿足污水的排放要求,周蕾等人在氧化溝前增加缺氧選擇器有效提高了處理效果,實際運行中,二沉池的回流污泥直接進入缺氧選擇器,兼性細菌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降解部分有機物,同時降低進入氧化溝的有機負荷,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生物膜法有哪些特點?
(1)固著于固體表面的生物膜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操作穩(wěn)定性好。
(2)不會發(fā)生污泥膨脹,運轉管理較方便。
(3)由于微生物固著于固體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長繁殖。
(4)因高營養(yǎng)級的微生物存在,有機物代謝時較多的轉化為能量,合成新細胞即剩余污泥量較少。
(5)多采用自然通風供氧。
(6)活性生物量難以人為控制,因而在運行方面靈活性較差。
(7)由于載體材料的比表面積小,故設備容積負荷有限,空間效率較低。
微生物脫色法微生物脫色法是利用微生物與污染物質的氧化反應使得污染物質降解成易清除物質,但是微生物的選擇面比較小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所以此法目前為止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處理方法,很少使用到。李慧星在微生物法脫色印染染料的研究中采用了微生物酶脫色法對染料廢水進行處理,菌株培養(yǎng)到一定程度使用誘導物(有機酸、木質素等)使其產生錳過氧化物進而對靛藍進行脫色處理。實驗結果表明脫色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在反應6h后其脫色率可達89.74%~90.62%。
復合脫色法制藥廢水的處理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使得其處理的更加*,如今的處理方法都不會采用一種,大多都是兩兩結合或者更多,這就是復合脫色法。一般而言,制藥廢水的處理與脫色都是一起處理的,如朱雷等人的Eu摻雜ZnO光催化劑降解制藥廢水中用水熱法將醋酸鋅(Zn)和六水合硝酸銪(Eu)制成復合納米棒光催化材料粉體,結合氫氧化鈉沉淀劑來處理廢水,結果表明,水熱反應溫度為160℃時,3%的Eu加上ZnO合成的復合納米棒光催化材料效果較滿意,時間為6h,波長為365nm處紫外燈光照射時間為150min是其脫色率達38.8%,COD的清除率達57.5%。單一的廢水處理也同樣可以使用復合脫色法.
主要處理工藝選擇:根據前述處理思路,本項目的關鍵點也是難點在于降低COD,通??紤]生化工藝。而本項目的一個主要的特點是:可生化性差。所以項目的難點也就轉化為如何有效提高廢水生化性。常規(guī)提高生化性的手段包括:水解酸化、芬頓氧化以及鐵碳微電解等。
(1)水解酸化:水解酸化工藝介于厭氧與好氧工藝之間。主要是利用廢水中的微生物將大分子的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該工藝結構簡單,運行穩(wěn)定,但是本項目為含硅廢水BOD含量接近于零,生化反應難以啟動。
(2)芬頓氧化:芬頓氧化主要是以H2O2與Fe2+組合的Fenton試劑為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生成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將大分子有機物開環(huán),終氧化分解。因此芬頓氧化技術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針對含苯環(huán)類物質有較好的去除效果。而本項目實際的小試結果也證明了,對于含硅廢水,Fenton試劑的作用有限。
(3)鐵碳微電解:該工藝的主要原理是在酸性條件下,水中的鐵碳顆粒之間會產生原電池回路。在原電池的陰極會產生一種新生態(tài)的,具有很高的化學活性,能與廢水中的許多污染組分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大分子物質降解。另外陽極產生的Fe3+,生成吸附能力強Fe(OH)3絮狀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在本項目的小試結果中,經過鐵碳預處理,廢水的可生化性有了明顯的提高。綜合以上各種工藝的優(yōu)缺點,本項目考慮選用鐵碳微電解+接觸氧化工藝。
DT-RO膜是反滲透的一種形式,是專門用來處理高濃度污水 的膜組件 ,其核心技術是碟管式膜片膜柱。把反滲透膜 片和水力導流盤疊放在一起,用中心拉桿和端板進行固定,然后置入耐壓套管中,就形成一個膜柱。DT-RO膜系統的核心是由碟片式膜片、導流盤、O型橡膠墊圈、中心拉桿和耐壓套管所組成的膜柱。碟管式膜柱有大膜柱和小膜柱兩種。小膜柱直徑為200毫米,長1000毫米,有170個導流盤和169個膜片;大膜柱直徑為214毫米,長1400毫米,由210個導流盤和209個膜片構成。膜片和導流盤間隔疊放,O型橡膠墊圈放在導流盤兩面的凹槽內,用中心拉桿穿在一起,置入耐壓套管中,兩端用金屬端板密封。
絮凝法又稱凝聚法,通常是往廢切削液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絮凝劑,從而乳化液的穩(wěn)定性會遭到破壞。對于乳化液來說,其中膠體的含量是比較豐富的,絮凝體的形成也得益于此,不過由于其本身重力的因素,這些絮凝體會與水分離開來,可能是漂浮在表面上,也可能是沉到水底,這樣破乳的過程也就完成了。現階段,我國在提高廢水水質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絮凝法來進行處理,這樣的處理方法既能達到效果,操作起來也相對比較方便。田禹等根按照自身在對廢水進行處理過程中的經驗進行分析。對于那些濃度比較高的乳化劑,采用的是PAM和石灰結合到一起進行處理。比如說,在COD的濃度為32424mg/L的時候,向其中加入石灰40g/L和PAM10mL/L之后,濁度的去除率為98%,終COD的去除率為34%,溶液變清,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